1. 文件快速导航: 这是sublime上面很好用的功能之一,ctrl+p可以调出窗口,菜单上的解释是gotoanythings ,确实如其所言,调出窗口后,直接输入关键字,可以在已打开的项目文件夹中进行快速文件名导航,而且支持模糊搜索,对于不想一直鼠标点开文件夹的同学来说极为方便,并且在该窗口里加上:前缀即为行跳转(ctrl+G),加上@(ctrl+R)前缀在html里是id 关键字导航,css里是每条规则导航,js里则是每个function导航。
2. 命令行模式 ctrl+` 可以调出命令行模式(view->show console),主要支持python语法等,没试用过只知 quit()可以退出 。。不过sublime的插件平台package controller可以用命令行安装.
3. Ctrl+Z 撤销 Ctrl+Y 恢复撤销
4. Ctrl+D 选词 (按住-继续选择下个相同的字符串)ctrl+F查找是一下选择本页面的全部相同的然后按键盘替换则全替换
5. ctrl+shift+F 默认是在本项目(用得最多的).也可能来文件夹里查找,与普通编辑不同的地方是sublime允许添加多个文件夹进行查找(add directory)
6. ctrl+L 选择整行(按住-继续选择下行,即按住ctrl不放按一次L则多选一行)
7. Ctrl+Shift+K 删除整行,Ctrl+KK 从光标处删除至行尾
8. ctrl+/ 单行注释, ctrl+shift+/块注释( 注释已选择内容),sublime会自动根据语言选择注释方式
9. ctrl+Enter 光标后插入行Ctrl+Shift+Enter 光标前插入行
10. ctrl+F2可以进行增刪标记,然后F2在标记之间切换,Shift+F2 上一个书签.这里不爽的是无法进行鼠标添加标记
11. 在 菜单View-syntax下可以将当前面面以指定的语言进行语法高亮,通常情况下sublime会自动进行判断选择
12. snippets 代码片段插件 ,在tools-snippets菜单下可以查看当前页面支持的snippets,可以在缩略词后加tab自动补全snippets, snippets也可以从安装插件进行扩展
13. Build编译,可以进行ruby等代码的编译,我安装了一个yui compressor后,就可以在css js页面里进行压缩,快捷键是ctrl+B, 会自动在当前目录下生成xx.min.js, xx.min.css等压缩文件
14. 在菜单Preferences 下面是各种配置文件,sublime与其他编辑器不同的是,他不提供可视化配置,软件的配置及快捷键配置全都是存在.xml文件里手动配 置,Settings-default 是系统默认配置,最好不要改,要改动的东西存放 在Settings-User里,比如font- size等, Key-bindings是快捷键配置, color scheme是代码配色方案选择,sublime本身提供了很多很不错的配色方案
15. 在页面右下角,有快速设置tab转为spaces的菜单,可以指定页面的tab宽度,也可以将页面所有tab转为指定的spaces格数
16.其它快捷键
ctrl+[ 和 ctrl+](已改成我习惯的快捷键).
ctrl+up, ctrl+down可以一行一行的滚动屏幕,pageUp pageDown一页一页翻动ctrl+shift+a 可以HTML标签内容,每按一次逐级往上,ctrl+shift+space可以选择js等语言里的块{内容},Ctrl+Shift+D 复制光标所在整行,插入在该行之前Ctrl+J 合并行(已选择需要合并的多行时)Ctrl+KU 改为大写Ctrl+KL 改为小写Ctrl+M 光标跳至对应的括号(BracketHighlighter插件做得更好)Ctrl+Shift+M 选择括号内的内容(按住-继续选择父括号)Alt+. 闭合当前标签Ctrl+Shift+A 选择光标位置父标签对儿Ctrl+Shift+[ 折叠代码Ctrl+Shift+] 展开代码Ctrl+KT 折叠属性Ctrl+K0 展开所有Ctrl+U 软撤销Ctrl+T 词互换Tab 缩进 自动完成Shift+Tab 去除缩进Ctrl+Shift+↑ 与上行互换Ctrl+Shift+↓ 与下行互换Ctrl+K Backspace 从光标处删除至行首17 添加智能代码块提示 Tools->new snippet (mac机下保存后缀要为.sublime-snippet )
content:放代码必须放在CDATA里,$1代表光标位置,方便编辑类名 tabTrigger:快捷键 scope: 响应范围 可以是 html css js文件等 description:代码描述 在输入快捷键的时候 提示框内的介绍描述文字整理自:http://www.cnblogs.com/xiaowu/archive/2012/08/27/2658534.html